2025年暑期,诸侯ok1133紧扣“实践育人”核心目标,统筹开展“百企拓岗,就业引航”“智绘桥梁,青春灯塔”“红色湿地,青春筑梦”“扬思想之帆,筑发展之基”“职引规划,就业启航”五大主题实践活动。34支团队、1011名学子奔赴全国10余个省市,深入企业、社区、乡村及红色教育基地,以专业所学回应社会需求,在实践大课堂里写下青春答卷。
科技赋能护生态,青春担当绘青绿
“无人机升空时,屏幕上能清晰识别出河面漂浮物的位置,这就是技术护河的力量!”诸侯ok1133“智”水青澜护河先锋队在徐奕博同学的带领下,于串场河印汽社区段开展科技赋能河道保护行动时,队员们发出感慨。该团队入选2025年“河小青”江苏大学生志愿专项,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中一支亮眼的省级队伍。
志愿者们前期走访沿岸居民,开展问卷与环保宣讲,传递“护河从身边做起”理念。行动中,各组分工协作:沿岸清理垃圾、登船打捞漂浮物、无人机智能识别垃圾聚集点,效率显著提升,居民连连称赞。盐城世华公益与德馨医院医护人员也共同助力。
从调试算法到现场实践,团队成员们将AI技术应用于生态保护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为河道“问诊开方”,留下生动的青春印记。
校企协同拓赛道,职场初体验明方向
“理论要落地,得先懂生产线的温度”——大陆智源科技工程师的一席话,让虞卓睿、徐可团队印象深刻。该队赴江苏大陆智源科技、盐城大数据集团等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实习,白天熟悉设备运作,晚上整理技术笔记;其他成员分赴政务窗口和社区服务中心,积累基层工作经验。
这段多岗位实践,不仅让学子们在真实职场场景中验证了专业知识,更帮他们明晰了职业方向及目标。团队成员吴双表示:“参与政务数据治理,才懂得技术必须贴合民生。”李婧在扬州市基层单位实习期间,从档案电子化到统筹村级暑托班,踏实表现获扬州市镇政府实习单位表扬。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,搭建起校企协同育人的桥梁。
情系“一老一小”,青春服务暖民心
“奶奶,点这个图标就能视频通话!”在徐州社区活动中心,李政佑拿着自制智能手机使用微课,耐心教老人操作。多支团队聚焦“一老一小”,开展贴心服务。
“盐小禾・童心相印”假日课堂走进盐城十多个社区,为百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作业辅导、象棋、书法及编程启蒙。“老师用积木式教学,我居然做出了动画!”小学生小宇兴奋地说。校社联动品牌获社区感谢信,事迹受中华网、中青校园报道。
在宿迁沭阳九如城康养中心,郁步云团队陪老人唠家常、打扫房间。“你们来陪我说话,比啥都强”,82岁张奶奶的一番话温暖人心,团队获当地表扬信。唐子涵团队开展老年人牙科健康科普,微课内容被社区打印张贴,方便老人学习。盐城市迎宾桥社区、盐城市合兴社区发来表扬信。
扎根基层一线,青春力量助振兴
南通、苏州的社区里,孙思瑶团队忙着开展暑托辅导、防溺水教育,还组织志愿者清理小区绿化带。“看到孩子们学会防溺水知识,社区环境变整洁,再累也值得。”
而郎晓珺团队赴贵州铜仁、吉林延边挖掘特色文化,学民谣、做辣白菜,以短视频传播地域文化;江语晨团队在江西金溪县陆坊乡走访留守儿童家庭,开设公益课堂,获当地政府认可,活动被推荐至网易新闻国家级平台。
传承红色基因,精神血脉永赓续
“新四军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”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,大学生仓鑫正向游客讲解红色故事。这个暑假,学院学子走进红色场馆,在志愿服务中传承红色基因。
仓鑫带领团队在这里开展了一周志愿服务,除了讲解红色故事,还负责游客引导、展柜清洁。“每次擦拭展柜玻璃,看到里面的老物件,都觉得责任很重。”实践中他们用认真的态度守护着红色记忆。
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学习、聆听讲解,深入了解新四军历史。“以前在课本上学过相关知识,实地感受后,更能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”团队成员於倩如的感慨,让大家对“责任”二字有了更深理解。
从企业车间到社区乡村,从红色场馆到支教课堂,这个暑假,诸侯ok1133的学子们用实践诠释青春担当。1011名学子在40余场实践活动中提升技能、收获成长,22封表扬信与78篇媒体报道,是社会各界对学院实践育人工作的肯定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,引导更多学子在“大思政课”中锤炼本领,成长为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审核:郭晓俐 姜琳 王金铭 作者:王金铭 徐可 责编:徐昕韵